搜尋此網誌

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大腸癌 最愛找上誰?



大腸癌 最愛找上誰?
2009/04/13
【元氣周報O者施靜茹、胡宗鳳、莊琇閔、魏忻忻
諮詢對象𨰃x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君照、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周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仰
大腸為你做了什麼?
大腸全長約150170公分,呈ㄇ字形,分為盲腸、結腸及直腸,然後到肛門,結腸又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
吸收水分、電解質:小腸主要功能是養分吸收,食物變成液體狀的食糜後進入大腸,大腸負責水分及電解質吸收,並儲存糞便。大腸肌肉分成內環肌及外縱肌,同時收縮時,會形成袋狀結構,糞便就會逐步前進。
儲存糞便:食糜進入盲腸時,呈液體狀,進入升結腸的頂端時,已呈現半液態的糞便,到橫結腸時,糞便更進一步濃縮成粥狀,到降結腸及乙狀結腸時,糞便已是固態狀,到直腸時就是成形的糞便了。每天若有1,500ml食糜進入大腸,最後糞便排出時只剩下80ml150ml
食糜進入大腸後,要花8小時到15小時才能到達橫結腸。但正常人早餐後15分鐘會有便意,這是因為胃腸反射,腦部傳達指令,讓直腸收縮,以20公分為一段,將糞便強力往前推進,產生便意。


國人的大腸癌危機
排行:95年癌症發生人數第一位、96年十大癌症第三位
發生原因:和年紀、飲食及生活習慣、炎性大腸病(如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疾病)、遺傳(包括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HNPCC及家族腺瘤性息肉症,FAP)等有關。
常見症狀: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腹脹、腹部摸到腫塊、貧血、體重減輕,但早期大腸癌幾乎完全沒有症狀。
各部位發生比率:升結腸30%、橫結腸10%、降結腸60%
息肉大小與大腸癌有關嗎?
大腸息肉依病理分類分為增生性息肉及腺性息肉,超過八成的大腸癌與腺性息肉有關。根據研究,息肉愈大,罹患大腸癌機會愈大。若息肉小於2公分,815%可能轉變為大腸癌,23公分以上者,成為大腸癌機率分別為14222133


什麼人需要做大腸鏡?
疑為大腸癌之上述症狀者。
潰瘍性大腸炎患者。
年紀大於50歲,大便潛血反應陽性者。
曾經罹患大腸腺瘤、大腸癌、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之患者。
家族史有大腸癌、遺傳性多發性腺瘤、遺傳性非多發性腺瘤及大腸直腸癌。
如何預防大腸癌?
1.定期篩檢
50
歲後應定期做大腸直腸癌篩檢,包括大腸鏡檢,目的是及早找到息肉,在尚未演化成癌症前摘除。
2.高纖飲食
減肉減油、多蔬少油不炸、減少肉類攝取,以雞、魚等白肉或豆類,取代豬和牛等紅肉。大腸構造比較適合多吃高纖蔬菜、水果、全榖類食物,可幫助腸道正常蠕動,讓排便順暢。
3.適量維生素攝取
研究發現,缺少鈣質、維他命ACE及礦物質硒,都會增加大腸癌罹患率。增加鈣質攝取、適度吃一些乳酸菌。
4.少喝酒
每天飲酒不超過一杯,飲酒對健康有正、反兩面影響,對於大腸癌來說,可能增加罹患機率。
5.不吸菸
不只大腸癌,吸菸增加所有癌症的風險。
6.多運動
每天至少做30分鐘體能活動,如步行、慢跑甚至跳舞,有助腸子蠕動。
7.保持理想體重
身體脂肪量過高者也是癌症的高危險群,宜保持適當體重。
2009/04/12 元氣周報】

治療》初期手術切除 轉移化療、標靶控制
2009/04/13
【元氣周報O者胡宗鳳、魏忻忻、施靜茹
大腸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化學治療可預防術後癌細胞轉移,但對於無法手術切除的大腸癌患者,必須選擇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
未轉移 手術切除為主
對於未轉移的大腸癌患者,主要以手術治療,包括傳統手術或內視鏡手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君照表示,近年日本研究發現,若早期大腸癌只侷限黏膜處,可經由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治療。
已轉移 化療或標靶藥物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陳周斌說,由於大腸癌症狀不明顯,早期發現比率不高,所幸近年治療方法進步很多,即使是已轉移的癌末患者,若同時使用化療與標靶治療,有高達四成五可獲得部分緩解,甚至3%的患者完全緩解,腫瘤不見了。
症狀不明 發現多已二、三期

「有八成多患者找不出病因」,陳周斌表示,雖然大腸癌與遺傳有關,但僅有一成多患者有明顯遺傳因素。
陳周斌說,大腸癌早期發現比率約15%這其中多數都是腫瘤長在肛門口,因流血或解便不舒服等因素就醫,才發現罹癌。陳周斌說,由於大部分患者都等到有症狀才來就診,往往都是第二期末、第三期了,甚至也有不少患者一發現時便已有轉移現象,只能接受化學療法。
化療新藥 存活率大大提高
對於無法進行手術切除的移轉性大腸直腸癌病患來說,化學治療是第一線的治療選擇,目前健保也有給付。研究發現,對於已轉移的大腸癌,若與支持性療法相較,接受化學治療可以延長存活時間,也有助減緩病情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陳周斌舉例,十多年前,大腸癌轉移患者於化療後的五年存活率只有5%,如今因為藥物進步,有半數患者可延長912個月。傳統化療藥物5-Fu用於大腸癌轉移患者多年,但陳周斌指出,若使用抗癌妥(Campto)做為化療第一線治療藥物,平均存活率大大提高。
健保給付 由醫師決定用藥
抗癌妥由生長於亞洲、名為喜樹的植物中所萃取出的喜樹鹼,再經人工半合成製成的抗癌藥物,作用機轉為抑制DNA複製的必須酵素,阻斷癌細胞生長。
陳周斌說,目前健保給付抗癌妥,由醫師決定病患是否需使用。臨床上常見副作用有惡心、嘔吐及延遲性腹瀉;腹瀉易造成脫水、腸道黏膜受損與大便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等,但只要照護得好,風險都可以降到最低。


組合式療法》化療+標靶 近五成病患反應佳
2009/04/13
【元氣周報 胡宗鳳、魏忻忻、施靜茹報導
除了化療用藥,標靶藥物也用來治療轉移性大腸癌。
陳周斌說,健保給付轉移性大腸癌的化療用藥包括抗癌妥及益樂鉑錠,如對這兩種藥物反應不好的病患,可接受標靶藥物與化療的組合式療法。
陳周斌強調,若同時使用抗癌妥與標靶治療,有3%的患者可以獲得完全緩解,甚至腫瘤不見了;有四成五的患者可以獲得部分緩解,「亦即近半數病患病情獲改善」。
他有三位病患,一位72歲,兩位50多歲,都使用口服標靶藥物sunitinib malate與抗癌妥後,原轉移到肝臟的腫瘤縮小,最後都得以切除肝腫瘤,改善病情。
不過,陳周斌說,口服的標靶藥物sunitinib malate,現今只有胃腸間質腫瘤患者可以獲得健保給付,腎癌或大腸癌都須自費,並非每個病人都可以負擔得起。
結直腸癌照護網:http://www.crctw.org/
延伸閱讀》
.鎖定標靶 e網打盡

2009/04/12 元氣周報】


不能沒腸識》腸道保健24個祕訣
2009/04/13
【元氣周報O者林宜靜 資料來源 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蔡英傑】
《飲食篇》
1.
每天喝6杯以上的水
2.
每天攝取足量乳酸菌
3.
每天攝取30公克以上纖維質
4.
細嚼慢嚥
5.
吃八分飽就好
6.
天天檢視自己吃了什麼
《規律生活篇》
7.
天天一定吃早餐
8.
早一小時睡,早一小時起床
9.
三餐定時定量
10.
每天固定時間上大號、做運動
《運動篇》
11.
每天定時做20分鐘的腸道運動操
12.
每周快走34次,每次30分鐘
13.
經常做經絡按摩
14.
練習腹式呼吸
15.
隨時注意姿勢正確
《壓力篇》
16.
隨時評估自己的壓力程度
17.
尋求最喜歡、適合的解壓方法
18.
利用腹式呼吸、冥想、伸展運動解壓
19.
假日安排休閒活動
《排便篇》
20.
努力早上排便
21.
固定大號時間,沒便意也要去
22.
仔細觀察便便,記錄便便的健康訊息
23.
尊重便意,想上就必須上
《腸道健檢篇》
24.
排定未來五年的健檢時間


不能沒腸識》便便顏色 腸道健康密碼
2009/04/13
【元氣周報
便便的顏色,能看出健康。
最明顯的例子是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廣的「嬰兒大便卡」,希望家長比較寶寶的大便顏色,及早找出膽道閉鎖兒,以便接受手術治療。
一般來說,正常成人的糞便是黃色的,成人最怕糞便中有血,因為可能是疾病或腫瘤的徵兆。台中榮總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陳周斌說,糞便若呈黑色,通常要留意是否為胃出血,糞便若帶有鮮紅色,可能是肛門或痔瘡出血。糞便有黏液,表示可能發炎,也有人的糞便是白色的,因為膽道不通。
不過,也不用看到紅色就緊張,陳周斌說,部分食物也會影響便便顏色,最常見的例子是火龍果及甜菜,臨床上常有做大腸鏡的患者,檢查前清腸動作未確實,前一天又吃了上述食物,結果虛驚一場。

不能沒腸識》腸癌治療期 高纖飲食反不宜
2009/04/13
【元氣周報
「多蔬果、少肉類」的高纖飲食可預防腸道癌症,台中榮總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陳周斌解釋,纖維素能幫忙排便,減少糞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另外,若脂肪攝取過多,可能造成自由基,也會影響腸道健康。
不過,若已罹患大腸癌,在治療期間,高纖飲食反而不適合,陳周斌說,主要是剛完成腸道手術,腸子蠕動及擴張能力都有待恢復,纖維素攝取過多,糞便硬度高,體積大,可能造成排便困擾。而此時也應多攝取蛋白質飲食,幫助身體組職修復。
陳周斌說,飲食對健康的影響,並非一朝一夕形成,平常就應養成高纖飲食習慣,若因大腸癌接受治療,不急於一時,建議待治療完成,腸道功能恢復後,再逐漸回復高纖飲食。

名人抗癌》沒有痔 怎有血? 楊秋興超有警覺
2009/04/13
【元氣周報
一滴鮮血 身體求救警訊
有「南方小巨人」雅號的高雄縣長楊秋興,平日公務繁忙,但他總是精神抖擻、神采奕奕;五年前,他以無比的意志力與信念,戰勝了大腸癌。如今的「小巨人」比以往更健康、更有活力。
五年前的某一天,楊秋興如廁後,赫然發現夾帶一滴鮮血,他心裡很納悶:「我沒有內痔,怎會滴鮮血?」他到高雄長庚醫院做直腸鏡檢查,發現長了1.5公分的息肉,化驗後,院長陳肇隆當面告知:「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
好消息是「發現得早」,壞消息是「有不好的細胞」。聽完檢查報告,楊秋興形容當時「心中很震撼」,但他仍趕往圓山大飯店,為推出高雄縣觀光福利卡走秀。
開刀過後 和蔬果做朋友

高雄長庚組成醫療團隊,為楊秋興進行醫療計畫。醫師說,100個長息肉的人當中,只有3人是早期發現;如果不開刀,10人當中有1人會惡化。楊秋興說,「我不能賭這1/10的機率,想到背負著126萬縣民的託負,決定接受手術。」
手術住院10天,出院後,楊秋興完全改變飲食習慣,採取低油低鹽低糖高纖,以前最愛吃的滷肉飯、牛排,都不吃了,雞肉、鴨肉、羊肉他原本就不吃,現在只偶爾吃點豬肉解解饞。
肉少吃了,但增加蔬果、高纖維食物及無農藥有機食物的攝取,他喝精力湯、吃黃金穀粉,很注意身體排泄是否正常,絕對不能有宿便,做好體內環保。
登山流汗 辦公效率更好
飲食控制以外,他也勤於運動,只要假日有空檔,就去爬山。他說,山上樹多,不怕烈陽,又可健身,爬山好處多多。
多年來,高縣境內十大名山、塔關山、玉山等都有楊秋興帶隊攀登的足跡。他笑說,爬山流汗後,身心舒暢,紓解壓力,增加體力,上班時,行政效率也提升。
學會打坐 平靜心情解除疲勞
當縣長終日奔波忙碌,常常到了晚上還無法休息,但楊秋興有自己的訣竅,打坐,就是他養生的秘訣之一。
平時配合飲食、運動以外,他學會打坐,當壓力太大或很難入睡時,他就閉起眼睛,調息吐納,讓心情沈澱平靜下來,很快地,即可解除疲勞,紓緩壓力。
勝癌加油站》每3月抽1次血 定期健檢不可少
「我真的很幸運,很感恩,這是福報!」高雄縣長楊秋興說,健康很可貴,大家平日應愛惜身體,定期健康檢查不可少。
楊秋興說,他從當省議員起,平均一年到一年半,做一次全身健檢。有次到台大接受健檢做直腸鏡時,因為感到很痛,所以每做兩次健檢時,才做一次直腸鏡檢查。幸好這次發現得早,及時手術,配合飲食、運動等,才能恢復健康的身體。
目前他每三個月定期抽一次血,絲毫不馬虎;一年一次的健檢,更是徹底落實。
楊秋興透露,他剛當選縣長的幾年,有時靠吸高壓氧來增加血中帶氧量;後來到法鼓山學會打坐,發現打坐不但可以紓壓,還能讓人頭腦清楚。
人與水一樣,忙碌會讓頭腦(水)混濁,打坐後,頭腦(水)變清澈了,真的很奇妙,因此他鼓勵多打坐,有益身心。
他還說,「打坐一下,透過吐納,血液中充滿氧氣,癌細胞屬厭氧細胞,自然可以遠離癌細胞侵襲。」
醫生的話》
在高雄長庚醫療團隊眼中,楊縣長是配合度最好的病人。住院十天,他完全遵照醫囑作息服藥,絕不打折扣。醫療團隊也很佩服楊縣長驚人的意志力與韌性,力行各項飲食、運動守則,健康恢復快速。
名人抗癌》斷腸人不怨嘆 劉天和學會健康吃
2009/04/13
【元氣周報
曾經菸酒消夜樣樣來
初見到劉天和本人,他臉上的好氣色、中氣十足的話語,以及開朗樂觀的個性,要不是已知他10年前曾經罹患大腸癌,花了數年力抗病魔,很難想像眼前的劉董是曾是腸癌病患。
「以前我是菸、酒、消夜樣樣來!吃泡麵當中餐更是家常便飯。」回顧劉天和過去的創業史,一路從冷凍空調維修工,到成立電子公司,他第一次創業就是電子科技業,剛好90年代台灣電子業一飛沖天。
電子廠雖然替劉天和賺進大把鈔票,他每天的生活內容就是工作、加班、接訂單,下了班再和同事「續攤」喝酒、吃消夜;健康,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回憶過去透支體力、燃燒健康的生活,劉天和笑說老天要懲罰,才會讓他在事業如日中天時,檢查出罹患大腸癌。
耐操不顧健檢滿江紅

罹癌,沒發生在自己身上,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過去公司健檢滿是紅字的他,自認體力好、身體耐操。但在1998年底健檢報告檢驗出劉天和患有大腸癌那一刻,徹底改變他對健康的觀感,「自己得大腸癌的消息,還是從朋友口中得知。」
劉天和坦承,當時情緒完全陷入沮喪、憤怒的泥淖,但堅韌的個性讓劉天和迅速打起精神,勇敢面對事實。「那時我選擇直接動手術切除大腸,隔幾個月做追蹤,一發現新的腸癌,再切。」2000年,劉天和前後動了多次手術,雖然穩定了癌症病情,但大腸也完全被切除。
大腸沒了 人工肛門好折磨
「大腸沒了之後,醫生在我右下腹裝了一個人工肛門。」他回憶那段抗癌歲月,搖搖頭說:「真是生不如死。」由於人工肛門是掛在身體外側,一不小心就會擠壓、勾到,劉天和說有一回他開車外出,解開安全帶時不小心撞到人工肛門,弄得身上都是排洩物。提起這段往事時,劉天和站起身,將襯衫微微撩起,令人怵目驚心的手術痕跡,糾結而扭曲,不斷提醒著劉天和那段辛酸過往。
再度手術 肛門潰爛也要忍
因人工肛門造成生活不便,劉天和與醫生商量後,決採取小腸接替大腸的手術,「動這個手術後,又是一段生不如死的日子。」
劉天和解釋,因為小腸裡有許多消化液,少了大腸後,消化液直接通過肛門,容易造成肛門潰爛,「手術後,有一段日子只能吃流質食物,等到可以吃固體食物時,又因來不及吸收,等於進食完直接排出,排洩物中甚至能看到完整葉菜!」
雖然要忍受肛門潰爛的痛苦,不過手術後的生活,比起使用人工肛門方便得多,只要隨身攜帶一個簡易清洗器,如廁完做好清潔即可。罹癌後,劉天和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態度,首先,菸酒在第一時間全部戒掉,天天吃消夜與加班,也從良好生活中除名。
抗癌第二春》養魚種菜 三餐吃「自己」 建立生鮮王國
為了追求清爽健康的飲食,劉天和特別重視食材鮮度與安全,2003年他決定在澎湖養殖全台第一家有產銷履歷的海鱺魚等水產。
完全沒有養殖背景的劉天和,憑著毅力與憨勁,海鱺養殖事業竟做得有生有色,接著他增加水產品項,並在短短5年內,從漁業又擴展至豬隻、雞隻牧場、經營蔬果園。
為了讓更多人與自己一起享用優質食材,劉天和在2008年底,正式在台北市開設全台第一家農漁畜產品直營店「天和鮮物海島食堂」,幾乎所有的生鮮食材,從農場種植、牧場養殖,到運輸、銷售,全部由劉天和成立的天和公司包辦。
「現在我的三餐都吃天和出產的食品!」劉天和笑說,與抗癌歲月的飲食相比,現在能天天吃來源有保障的新鮮魚肉、清甜時蔬,真是天壤之別!隨著飲食、生活改善,現在的劉天和對生命又充滿希望,身體狀況比起過去也好得多,連員工都說:「去澎湖視察漁場,我們還跟不上董事長的腳程呢!」看來,大腸癌雖然暫時關起劉天和人生中的一扇門,卻替他開啟另一扇光明之窗。
2009/04/12 元氣周報】



 

沒有留言: